青春如歌,代码是跳跃在他生活中最美妙的音符。曾记得,他为编程废寝忘食;曾记得,他为比赛笑过累过。不知不觉,编程早已融入了他的世界。活泼开朗,大方自信,他用满怀激情,书写精彩的人生。让我们走进本期的每周一星——闫语畅,一起分享他的点点滴滴。
醉心比赛,苦乐交织
成功的路上总是遍布荆棘,闫语畅用坚持和勇气,取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耀。初三开始学算法,高中时,醉心于各种比赛,来到大学,这依然是他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他回忆起参加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时,仿佛就在昨天。一个多月足不出户,废寝忘食,全力以赴准备着这场比赛。他的团队有十余人,经过分组后又进行分工,各自钻研,相互交流成果,最大限度的发挥团队力量。最终,他们以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的优秀成绩为这次比赛画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当被问及比赛的精髓时,他很认真地总结了两个字:坚持。他激动地讲着高中时期的机器人比赛,并坦言说是那次经历让他学会的坚持。比赛分为8场,采取积分排名,只有胜利5场才能晋级决赛,但因为缺乏经验,前三场连续失误,导致晋级的希望十分渺茫。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连续两天两夜不眠的准备,从早晨8点到凌晨1点半的拉锯赛,让他在后五场比赛中不断获胜,最终以总排名第一的姿态晋级决赛,并获得亚军。赛后,他感慨道,一定要坚持,要有信念。
他很注重团队合作,虽然有时会因为想法不同,与队员争得面红耳赤,但他们始终保持默契,不断磨合。他很自豪地说:“我们是为了目标而争吵,为了共同的利益而不断努力”。他回忆起中学时期校长说的那句话,“要做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擅合作的创新型人才”,这是21世纪对于青年人的更高要求。他一直以此为信念,不断自我完善。
有效学习,注重实践
闫语畅成绩优异,但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学霸。这一切得益于他高效的学习方法。他十分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很强。每次的实验,不拘泥于理论过程,更喜欢用实验结果来证明,直到遇到问题时,才会用理论来分析,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完美的实验报告完成每次任务。
沉浸于编程的乐趣,享受成功那一刻的喜悦,这就是闫语畅。他将实验室看做另一个家,一个能让他静下心来的地方。不厌其烦的进行实验,正如他所说的能耐得住寂寞。放弃了娱乐,而专心投入于此,更为重要的是那份强烈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苦苦编译的程序问世,那种欣喜难以言喻。他享受着内心深处的自豪。执着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前进之路就不会感到孤单寂寞。
在同学们的眼里,他是个爱思考、爱分享的人。由于喜欢实践,总是能对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能灵活运用。他会带动周围人,以形象的方式讲述问题,让他们少走弯路。对于学习,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要会学习。学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方法。我们学的知识有限,难以满足未来工作的要求,只有充分利用资源学习,培养高效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古灵精怪,兴趣广泛
在同学们的眼里,闫语畅从不按常理出牌,思维跳跃,古灵精怪。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总能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他调侃自己的爱好极其特别,喜欢看空难类的纪录片;对于古典音乐更是情有独钟,他追求经典,喜欢感受其中蕴藏的魅力。他很自豪地说自己很擅长做饭,每逢出游,都会为自己做一顿丰盛的饭菜。
活泼开朗的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母的支持。他很感动地回忆起在进行赛前准备时,不得不连日在家里埋头写程序的情景。这时,妈妈总会做他最爱吃的饭,放在书桌前,默默地给予他支持。是父母无声的力量不断鼓励着他继续前行。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他始终如一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简单而幸福;追随着编程的脚步,享受着逐梦路上的喜悦。也许失败挫伤过前进的勇气,也许熬夜挑战过坚持的决心,可他痛并快乐着,一路走了下来。他用音乐安慰自己的心灵,用实践证明自己的实力,稳稳抓住自己的梦想,一直相信潘多拉的盒子里的希望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而且也要坚信希望,坚信美好。
记者/贾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