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201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共青团中北大学委员会
2013年7月4日清晨6:30,“青春导航”队的队员们准时下楼开始了今天的晨训。8时许,队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前往黄河的大巴,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后,来到兴县黑峪口,领略黄河母亲的风采,感受三晋黄河文化的魅力。

来到黄河岸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奔腾的黄河水滚滚而来,裸露的河床述说着千年的沧桑。为了更好地了解黄河文化,队员们来到了附近的村落进行调研。据村民们介绍,30年前的黄河水运交通发达、鱼类资源丰富,但由于环境的污染,使得黄河母亲被破坏的千疮百孔,河床不断升高,鱼类几乎绝种。为了保护母亲河,维护河岸的清洁,队员们还进行了清理垃圾的活动,将自己的绵薄之力融入到保护黄河的行动中。

随后,在村民们的热情带领下,队员们还参观了黄河岸边西坪村无量寿佛殿和唐代古战场,寺庙殿堂、断壁残垣无不透发出庄重、肃穆的文化气息。黑峪口的黄河行给了队员们亲身接触黄河母亲的机会,使得大家意识到保护黄河刻不容缓。
下午,实践队继续循着三晋文化的足迹,寻找到了兴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盲人说书”的表演者吕旭平、吕小平先生,两位先生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还为我们讲解了“盲人说书”这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盲人说书”是利用二胡、三弦琴、扬琴等乐器加上台词进行说唱,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而且每位一艺人都精通多种乐器,并能熟记剧本台词。说到兴处,吕先生拿出三弦琴,与同是“盲人说书”表演者的弟弟吕小平先生共同为我们现场表演了一曲,以队员们的来访为素材,即兴演唱,两位老人配合默契,一唱一和,极具艺术感染力,在场的队员们无不感叹“盲人说书”这种民间艺术的魅力。“盲人说书”这一民间特色艺术也曾经得到当地媒体的宣传,但这却不足以将其广泛传播,这也更深刻的警醒了我们对于三晋黄河文化的关注及发扬,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到每个人心中。


今天,实践队带着虔诚,感受到黄河的源远流长,她用自己矫健的身躯诠释着中华民族的奋力崛起和伟大复兴,而黄河文化正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象征,让队员们领略到了它的无穷魅力,极大的鼓舞着大家为保护黄河文化而共同努力,将悠久的文化底蕴永远传承。
编 审:刘玉巍
编 辑:陈伟雄 付志敏 张宇彪 邓恒淼 刘宝串 薛哲
地 址: 山西•太原•中北大学团委 030051
网 址:http://youth.nuc.edu.cn
电 话:0351-39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