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201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共青团中北大学委员会
2013年7月5日上午,中北大学致知于行服务队一行来到了安大爷家里,听其讲述了其一生的丰富经历。老人经历了许多社会变革,所以比一般人有更多的生活感悟。
现年84岁高龄的安三祥老人,是土生土长的温庄人。老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出去工作来补贴家用,多年来辗转多个地区,做过多种工作。1946年,受国内战争影响,安大爷被调到河南,期间战机飞舞,历经三次轰炸,虽幸运地躲了过去,但由于环境恶劣患上了胃病。1953年,老人又去往太原743兵工厂做手榴弹箱制作的工作,也是在这时与现在的妻子结为连理,自此两位老人相濡以沫一直到现在,不禁让队员们感叹这平淡的幸福。1975年,安大爷结束了他的工作生涯,回到故乡温庄,安享晚年。

在那个烽火年代,即使是不起眼的螺丝钉,对民族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大爷看守仓库、制作手榴弹箱,都是保障前线作战的重要后勤服务。安大爷默默地坚守着普通平凡的岗位,默默地为前线贡献自己的力量。老人语气平和地讲述着他的这段历史,脸上的皱纹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在我们面前的老人,早已看淡世俗,心境平和。当年像安大爷那样从事普通平凡工作的有无数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他们在平凡中伟大,在伟大中坚强。享受现在幸福生活的我们,不仅应该感激那个年代里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也应感激那些默默坚守本职岗位的普通人。

而今耄耋之年的两位老人,身体依然硬朗,亲切和蔼,眼神里流露的神情像小孩子一样平和安宁,也许人的一生是首尾呼应的,暮年和童年都是最纯真的质朴状态。在聊到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时,老两口平和地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村里新房多了,医疗卫生有保障了,就这样一直持续下去挺好,身体健康,子孙满堂。
每个人一生都会走过很多不同的轨迹,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同时也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我们大力强调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的发展做贡献时,应在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条件下发展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强大,那么社会必然会向前发展。人们说树轮会记录树的年龄,想来一位耄耋老人也会见证社会变迁。

编 审:刘玉巍
编 辑:何超 张宇彪 邓恒淼 刘宝串 薛哲
地 址: 山西•太原•中北大学团委 030051
网 址:http://youth.nuc.edu.cn
电 话:0351-39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