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201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共青团中北大学委员会
7月3日,晨曦的阳光刚刚照耀,化工与环境学院“晋梦源”暑期社会实践队员已经穿戴整齐,7点正式出发来到了高村乡乡镇府并且受到了高村乡乡政府、乡团委书记吴书记的热情接待。之后采访了高村乡乡长,针对高村乡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初步了解。
高村乡新农村的建设侧重于社区建设、村容村貌的提高;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走“土地流转”道路;改善民生等方面。在经济方面,高村乡依靠外部投资,村里种植果树、药材等带动经济发展,村民收入有了15%的增长,人们有一部分搞种植业,务农实现机械化,一部分进城务工,以装修业为主。同时在新农村建设时也遇到困难,首先是资金问题,政策资金有一定的局限性,然后乡教育工作也不太理想,学校由一开始的一村一校变为邻村并校,接送孩子成为了家长的负担。高村乡每年还会定期举办一些娱乐活动,促进村民的精神生活的发展,如农民运动会、农民歌手大赛等等,使村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共同发展。

按照安排队员分两小队去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示例——上平望村和下平望村。
在乡团委吴书记的带领下,走访了上平望村。上平望村主要进行传统产业果树的种植,和新式蔬菜大棚的种植。这些水果大都销往太原、平遥、介休等地,销货十分方便。在村委会,队员们采访了副村长和村里73岁的赵大爷。了解到,医疗保障方面,每人每年交60元,看病报销最多可以报销12万元。高村乡90岁以上老人有5个,最大的96岁,80-90岁老人,有十几位,60-80老人所占比例较大,村内60岁以上老人共有200位,老龄化也比较严重。

在李村长的带领下,队员们有幸参观了下平望村:一排排二层楼房整齐排列,道路干净整洁,。全村已经实现水冲式厕所,做饭都用的是天然气而不是液化灶。村里的电线杆都是经过规划布局,电线统一在地下埋线。
顶着炎炎烈日,走访在田间地头,一个个汗流不止,但是看到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每个人心中都荡漾着微笑。
编 审:刘玉巍
编 辑:宋育芳 卢津 张宇彪 邓恒淼 刘宝串 薛哲
地 址: 山西•太原•中北大学团委 030051
网 址:http://youth.nuc.edu.cn
电 话:0351-39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