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实践传真
共青团中北大学委员会 2012年7月7日
7月5日上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爱筑黄河实践队迎着朝阳,再次踏上征程。离开偏关县城我们走进偏关县的磁窑沟村,深入农村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了解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留与传承情况,感受山西最原始的民俗与文化。在磁窑沟村村民热情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偏关县诗人黄新录老师。和黄老师的交流采访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偏关方言的魅力:语言文化是一个地区祖祖辈辈传承的文化,也是当地人们不能离开的活的文化,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发展与补充。与此同时其他队员分成3个小组走街串巷进行撒网式的搜索,访问村中拥有剪纸、刺绣、布艺等技艺的百姓。分散的采访中,各队队友也收集到宝贵的影音资料,例如剪纸的整个制作过程等。大家乐此不疲地奔走在村中的每条街道,搜索着藏在窑洞中的非遗文化。

队员们访问当地村民
下午,队员们仍分头行动,联系电视台、政府新闻办、扶贫办等,其中一队成员巧遇政府举办“面对面”活动,借此机会他们采访了偏关县教育局局长,他针对非遗文化给我们做了很多介绍,收获颇多。希望通过更多的渠道宣传我们的实践活动,也希望得到更多的线索和帮助,更好地完成我们本次的调研。之后,《我的家乡我的歌——献给偏头关万人会》一书的作者秦在珍老师应邀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秦老师幽默的语言风格使我们在愉快地谈话中了解到很多关于偏关万人会的历史故事和发展变化过程,收获颇丰。
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开展至第三天,我们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我们的调研。虽然和当地资深艺术家、学者相比我们的调研非常时间和调研深度是非常有限度的,但是,我们会毫无保留地挥洒我们的热情,做好山西非物质文化调研、宣传工作。
编 审:杨晓东
编 辑:杨晓蓉 付 兰 杨 洁 张小荣
地 址: 山西•太原•中北大学团委 030051
网 址:http://youth.nuc.edu.cn 电 话:0351-39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