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实践传真
共青团中北大学委员会 2012年7月13日
现代的中国是一个多种信仰并存的国家,中国人有的信仰佛,有的信仰道,有的信仰耶稣……这些信仰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他们都是“神”。然而在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的民间信仰,他集儒、释、道于一体,是武圣,是财神,更是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人。信仰他,不需要出家,不需要受戒,不需要禁欲,对他磕头纳拜,上香祈愿即可得到神灵的保佑。他,就是三国时期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市)的武圣人,关羽。
6月27日,行程第三天,软件学院实践队抵达了关云长的故乡,运城解(hài)州。在运城地区,当地人尊称关羽为“关公”,“关圣”“关帝”,“关老爷”。在队员们和当地老乡仔细交谈,询问关于“关老爷”的事迹和传说时,腼腆的老乡一下子变得兴奋健谈起来。他为我们讲述了不少忠义关公的故事。还说,“我们这里就是关老爷的老家,关老爷一直在保佑着我们!”我们发现,在说这些话时,老乡显得十分自豪。
随着在当地调查的深入,我们了解到,作为一名真实的历史人物,关公有着许多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许多传奇。这位在史书典籍中仅仅有“万人敌”的寥寥数笔的隔世人物,不断地被历朝历代的人们叠加上了“忠、义、仁、勇、信”的道德符号,并且打通了中国一千多年来的文化经脉。他还空前绝后地分别以佛家的护法、道教的天尊以及儒家的圣人的身份,出现在了无论朝野、三教不拒的精神殿堂里,成了后人回望中国文化时不容忽略的一个独特现象。
在解州,我们发现寻常百姓在家供奉着守护神关公,城镇街头小车里的摆放着护车神关公,商家、餐馆、酒店里也供奉着财神关公。在这里,关公在民间的地位可谓达到了顶峰。在查阅资料时,我们找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焦大卫说过的一句话,“我尊敬你们的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可见,关羽的形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独特部分,关公也在中国历史文化的演进中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蜕变。
在解州,还存有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的中国最大的关帝庙,是古代祭祀关公的主要场所。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时过境迁,昔日香火鼎盛的关帝庙,作为道德文化教育和教化的重要场所也早已变成了逝而不返的过去。这是社会历史的进步,文化发展的必然。但它作为珍贵的文化遗存,将永远向后人揭示着中国古代道德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复杂内容;它用实物而非文字的形式,向后人真实而形象地述说着中国古代道德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它也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今世及后世的人们,于其中观照到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并为现在和将来的道德文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今天,我们在这里见证了关公对当地文化、民俗的巨大影响,也见证了一种忠、信、道、义的信仰。最后,我想借关帝庙里的一副对联来表达我们对这种信仰的尊敬:“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编 审:杨晓东
编 辑:杨晓蓉 付 兰 杨 洁 张小荣
地 址: 山西•太原•中北大学团委 030051
网 址:http://youth.nuc.edu.cn
电 话:0351-39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