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活力提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组织建设 > 活力提升 > 正文

依托“三横三纵”协同育人体系 全面提升培养青年学生能力

发布日期:2017-06-16    作者:     来源:     点击:2017-06-16

2016年,在校团委和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团委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宗旨,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总体工作思路是:打造三横三纵的协同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培养青年学生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为学生提供“横向”服务,从主题教育、志愿服务、文体活动三个方面让学生实现能力的“纵向”提升,创建了团委工作品牌。

 

    一家一校携社会,横向服务促发展

学院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来提供“横向”服务,对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机制,激发全员参与学生教育事业的热情,形成全员全方位全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1、以学校为主体,推进学生服务

教师和学生作为学校两个非常重要的主体,要平等对待,不能顾此失彼。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充分发挥教师育人作用。学院为每名同学配备导师,搭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之外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让导师在教授知识之外,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引导。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团支部“托底工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困难学生当中,团支委成员及时发现并关注支部当中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难的同学,通过定期召开的“托底工程”座谈会进行交流汇报,做到不让一名同学掉队,促进学生整体进步。              

2、家校通力协作,共助学子成才

针对工作当中学校和家庭沟通不畅的问题,学院大力推行家校联合制度,切实加强家校联系,实现家校合作共赢,促进学生成长的良好局面。运用新媒体手段,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成立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到校参加座谈会、团日活动、毕业典礼等,加深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使家长更加主动地支持和配合学院工作;给优秀学生的家长寄送喜报,定期与家长书信交流,更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家校通力合作,形成了教育合力,已成为院一项卓有成效的品牌工作。

3、拓展教育基地,凝聚社会力量

学院积极开拓以社会为背景的各种教育基地,架起学生和社会之间的一道桥梁。通过设立文化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多元化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教育服务。

    立德树人助成长,纵向提升促成才

学院从主题教育、志愿服务、文体活动三个方面来实现学生能力的“纵向”提升,让文化浸润每一个心灵,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开展主题教育,弘扬爱国情怀

按照不同时间不同节点,以重大节日为依托,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弘扬爱国情怀。学院各团支部以“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听老党员讲述历史,重走长征路等活动,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以校庆75周年为契机,开展校友寻访活动,树立爱校荣校意识;以参观刘胡兰纪念馆、徐向前元帅纪念馆等活动为载体,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补足精神上的“钙”。

2、依托志愿服务,培育奉献精神

学院于2015年成立首支山西省文博志愿者之家高校团队——中北大学团队,在团队成立近两年的时间内取得了丰硕成果。院文博志愿者与崛围山文物保管所通力合作,邀请专家对志愿者进行全方位培训,现已有多人在窦大夫祠担任义务讲解员,为游客讲文化故事。2016年9月至今,更是为全校65个班次的三千余人进行义务讲解,培养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院文博志愿者的突出表现,4月15日,校党委李忠人书记受邀参加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的启动仪式,校党委副书记薛智还与崛围山文物保护所签订了协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17]14号文件)中,高度评价了院文博志愿者活动,要求总结推广“中北大学与崛围山文管所开展窦大夫祠、净因寺、多福寺共建保护活动的经验”。文博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院志愿者当中的龙头活动,进一步培育了大学生的奉献精神。

3、倡导文体并进,提高人文品格

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浸润,提高大学生的人文品格。举办“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厨艺大赛、班级建设大赛、宿舍文化大赛、读书分享会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提高人文情怀。举办趣味运动会、部门篮球赛、宿舍乒乓球赛等校园体育活动,增强大学生体魄。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深受同学们喜爱,也提高了大学生的个人素质。

今后,学院团委将进一步落实团委的改革创新工作,不断优化教育模式,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不断提高院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学校的科学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