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仪器与电子学院团委以“欣赏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凝聚青年”为工作理念,推动团学组织由单纯性服务型向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转型,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在院领导指引下着力推行“一素质三能力”工作及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兴趣爱好为辅的文体能力;以文化知识为主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素质——深化思潮引领,加强学生思想引导工作。
学院团委结合学院实际情况与特色,在团委工作的自主探索中引入“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开展,将思想引导落到实处。
1、聚焦思想引领,提高组织影响
学院团委以传媒部为主要部门,进一步扩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模式,拓宽线上宣传渠道,注重微信平台、QQ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协同建设;重点打造仪器与电子学院微信平台,最新打造了微团课——“团团微课”推送,关注用户达到3500人;累计推出327篇推送,阅读总量达到65400次,其中5篇推送阅读量破千。
2、建设特色平台,形成立体宣传
依托学院特色建设多样化新媒体平台。如:以志愿项目发布为主要功能的“仪电青年志愿者”微信平台和以科技信息发布为主要功能的“中北仪电分科协”微信平台。学院学生组织搭建了以体育推广为主要方向的仪电体育QQ平台;特色新媒体平台百花齐放,与传统线下渠道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化宣传模式,积极承办了校级安全微视频大赛,拓展宣传渠道。
3、注重个体思辨,共筑创新发展
学院团委密切关注时事政治,将党政新思想新战略融入学生生活,通过定期工作例会总结经验、规划发展。在二级团校、主题团日、“六有”青年座谈会、志愿活动等工作的开展中,不断汲取创新灵感,宣传爱国、自强、文明、法治的价值观。

三能力——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兴趣爱好为辅的文体能力;以文化知识为主的终身学习能力。
1、实践能力——以科技创新为载体,用实践锻炼引导青年
以精英科创锤炼实践能力。首先要优化保障体系,学院一是重新修订创新学分以“2+2+2”模式保障学院科创全覆盖,二是依托“创客空间”,开展分层次进阶型的科创培训项目,保障了科技实践活动的常态化进行;三是以各级各类赛事的组织和项目推荐,保障了科技创新竞赛中高水平成绩的取得;
13-16年普及参赛及获奖人数统计表
年份 |
普及人数 |
参赛人数 |
获奖人数 |
13年 |
756 |
276 |
63 |
14年 |
1123 |
432 |
94 |
15年 |
1589 |
567 |
126 |
16年 |
1768 |
608 |
162 |
2、文体能力——以“教练式”+运动联盟为导向团结青年
以学院现有的艺术团和运动队伍为基础进行培育,将更多的学生融入到各个体育队伍中通过学习、对抗提高体育能力。学院有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啦啦操等运动联盟。依托社团打破学院界限,积极吸收体院与艺院等其他学院的优秀学生加入学院培育队伍。带动学院早读早操多样化。学院举办校园文体活动集中展示学院素质教育成果和大学生风采 有“舞动仪电,拥抱健康”健排舞比赛、班级风采大赛等各种单项比赛。
3、学业能力——依托教师团队的本科生“实战五个一”全员导师制+“汇贤书社”培育青年
学院目前已形成由“学科学术团队”和“教师研究团队”两种形式共存、本科生均参与其中进行学术交流的新型全员导师制运行模式,不同年级的部分本科生已经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在“学科学术团队”进行了学术讲座和交流,参与了导师研究项目的讨论、科学实验等学术活动。导师制的工作内容和指标做了明确、量化的规定,教师由绩效津贴约束,学生由创新学分约束。在我院的创新学分2+2+2分配中其中两分由导师给出。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熟悉、熏陶和实践,结合个人兴趣或项目,需要完成一定量的基本任务,即为“五个一”的基本指标:自主完成一次实验,写一份专业愿景分析报告,做一个PPT,做一次学术讲座,写一份参与教师团队的体验报告和评价。其次,导师要承担团队组织和管理责任,定期组织进行学术交流、学术讲座,座谈会谈心等,要求活动有预告,过程有记录,结束有报道。本学期共收到74篇报道记录,65篇总结。
校有润学讲坛,院有“汇贤书社”。针对不同年级设计不同主题活动,使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再到未来职场精英的身份转变。大一、大二以“初识大学,牛刀小试”为主题的一系列学年活动。有学习经验交流会、演讲比赛、“演绎我新思想”情景剧表演比赛,致力于培养同学的全面思考方式。大三、大四筹备考研经验交流会,为学生答疑解惑,传授方法。大四由学院专职辅导员针对性进行就业创业指导。


成立“一素质、三能力”办公室,优化保障体系。
学院团委每年对毕业生进行“素质能力认证”的组织机构,为计划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证。组织机构三级设置,即“毕业素质认证中心”(院团委)、“毕业素质认证审核中心”(院团委学生组织)和“团支部”(班级组织)。院内所有本科生均将设立此项档案记录,其将作为对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竞选、综合素质奖学金评定等其他奖项的参考,所有通过认证的学生均授予证书,并且存入档案。12级学院总毕业人数325人,其中有148人通过认证,分别为文体能力认证53人,占总人数比例为16.30%、人实践能力认证72人,占总人数比例为22.15%、学习能力认证通过53人,占总人数比例为16.30%,通过“一素质、三能力”认证比例为54.76%,未通过人数为147人占比45.23%。
2017年,学院团委继续向深处探索,向外界扩展,在落实好工作的同时,继续开拓新领域建设新阵地集合新资源,继续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团组织的转型,以服务吸引青年,以服务活跃组织,以服务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实现学院团委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为把仪器与电子学院建设成为学科优势突出的研究教学型学院而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