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共青团中北大学委员会
古老灵台,中华之源
——中北大学武乡暑期实践团第六组贾豁乡古台村第1天
7月3日,武乡暑期实践团第六组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来到了贾豁乡古台村。目的在于调研古台村的发展规划、现状及村子的历史来历。

古台村位于贾豁乡南部,现在共366人,3个村民小组。其中男237人,女223人。耕地面积950亩,四荒面积2600亩,山地800亩,山坡面积1200亩。本村属纯农业村,农业是本村主导产业。村内有1个卫生所,广场一个,有健身设施,学校一所,商店3所,1个剧场,有一座佛爷庙(据说此庙已有100多年历史),无古稀树,无清代前民居、无企业,交通比较便利。
实践队找到了村子里年龄较大的杨叔,他给队员们讲述了很多关于村子的历史故事,其中较为震撼的便是村子和天文学的紧密联系。
杨叔说关于古台村村名的来历,现在的村里人也说不清,大部分人认为,古台村村名既然叫古台,那肯定是古时候这个村子里原来有一座像现在旧戏台一类的叫台的建筑,所以就叫成古台了。而古台村原来到底有一座什么台就不清楚了。但是有三位已故多年的老人,在他们生前曾经先后说起过古台村村名的来历。他们的名字是:杨茂青、赵文华、孟更大。


他们说,他们也是听古台村的老一辈人听从前的祖先流传下来,古台村,这个村原来并不叫古台,而是叫五台。我当时虽然才十几岁,可是我问过他们到底是哪五个字,老人们不大识字,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五个字,反正声音是“wu”的声音,而且老人们还例举出这五个顶的名字,需要说明的是当地人,把这五个地势高耸的台地山梁叫顶,只有五个台地山梁,从古台城东方开始,沿着顺时针方向排列次序是,朕监八平圪顶,磨盘顶,观圪顶,肖家顶,老坟顶。队员们听了以后也就认为是五台,因为山西就有个著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而无台线的名称就是因为境内有这个五个台状山峰而得名。可是现在为了考证这个村名,再读郭沫若先生的《殷契粹编》时,才想到杨茂青等老人们所说的古台村村名原来不仅是表示这五个台的五台,而且是表示日当正午的舞台。而无论是五台还是午台,甲骨文中竟然都有这两个字的字形及释意。
古台村不仅村名是来自中国史前天文学,就是大部分山名、地名、水名、庙名也都是来自中国史前天文学,而且可以在中国古代的有关文献中找到依据。“五台”的合文,见于省吾著《甲骨文字诂林》(第748页),杨昌济先生解释为“吾” “五台”的合文,见于省吾著《甲骨文字诂林》(第748页),杨昌济先生解释为“吾”,也有人解释为“敔”。但是于省吾先生则认为这两种是,释读均不可据。在卜辞中当为地名,其实这个字的下半部分就是伏羲氏时代表示祭祀历谱符号的那个廿字,而不是口字,所以,这个字就应该释读为,与天文有关的建筑,就是表示五个观测天文以确定祭祀历谱的天文台。这与古台村杨茂青等老人们所讲的古台村原来的村名就叫五台完全义合,表明这个字在甲骨文中确实就是专门表示地名的一个字,这也于省吾先生所说的这个字“在卜辞中当为地名”完全一致。

在本次的了解中,实践队切身体会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也了解到了古台村的文化,深刻地体会到了即使一个小小的村庄也会拥有与天文学有关的文化。我国的文化古迹是美丽的璀璨的,他们需要我们的保护和重视,希望我们的文化古迹能一直存在下去,影响我们及我们后代还有更多的人。
编 审:刘玉巍 孙哲元
编 辑:常丹丹
地 址: 山西•太原•中北大学团委 030051
网 址:http://tw.nuc.edu.cn/index.htm
电 话:0351-39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