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共青团中北大学委员会
一个年代铸就一批人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晋腔今韵暑期实践团高平站第5天
2017年7月9日,我们见到了韩会长口中那个72岁仍然坚持登台演出的上党落子剧团团长——秀萍(音),这个16岁开始学唱上党梆子,现在致力于上党落子传承的可爱老人。老奶奶精神矍铄,还能时不时来上两句动听的戏曲。她对实践队宣扬山西戏曲的行为十分支持,和我们聊了很长时间。我觉得应该记录下来这些话语:
“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本是一家,因为南北口音和唱腔的演变逐渐成为两派,高平人唱两种戏都拿手,而长治唱落子出色,晋城因为语言限制就唱不了落子......”

“现在好多年轻人都不懂唱戏,尽管很对人表示对戏曲感兴趣,但是他们也未必懂的多。戏曲和唱歌不一样,唱歌人们人人张口就会唱,戏曲需要一定的技巧,而会唱戏的对身体综合素质要求也高,身段也必须符合要求,练过功,比方说连着翻跟头,是要有真功夫的。我们在剧团唱戏的年轻人,21岁的男生,还在上学,一到周末就过来排练......”
“听老人说唱戏是从宫廷里出来的,再是干部有钱人看,再之后百姓们都可以看。以前唱戏的都是下等人,伺候别人的身份,现在时代不同了唱戏的地位也高了,国家也重视了......”
“剧团形式有更加清晰的师徒关系,徒弟就像自己的孩子,师兄师姐辈分一家人,戏曲内容更多的是口传,师傅唱完一本徒弟就学会一本。以前电视少,全村老少都喜欢看戏,设备不全但是人们都喜欢看,现在人们的娱乐方式多了,喜欢看戏的就少了......”

“60年代村村有剧团,80年代开始衰落,千禧年后有些剧团演员因为收入不能养家糊口集体跳槽。以前物质条件不好,冬天冰水洗脸,卸妆,唱完戏没地方睡,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各方面条件也改善了,那些苦日子也再没碰到过......”
“现在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发展下,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的剧团,而上党落子在高平发展没有梆子好,我们只想凭自己的绵薄之力把落子带到人们身边......”
“我们的所有好的设备,都是韩会长自己出钱捐助的。韩会长身段也好,也对戏曲感兴趣,会唱戏,剧团缺什么韩会长就无偿提供什么......”
“让年轻人对戏曲感兴趣,而不是像培训班一样招收学员,因为孩子们成年后首先想到的事情是赚钱养家糊口......”
“一个年代铸就一批人......”

秀萍奶奶零零散散和我们说了很多,每句话都饱含着对戏曲、对上党落子的感情,她和韩会长、和剧团所有人追求的一样,就是让更多的人对戏曲感兴趣,让戏曲能够从他们这代人传到我们这代人,再由我们接着传下去。一个年代铸就一批人,中间不变的是文化。
编 审:刘玉巍 孙哲元
编 辑:常丹丹
地 址: 山西•太原•中北大学团委 030051
网 址:http://tw.nuc.edu.cn/index.htm
电 话:0351-39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