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共青团中北大学委员会
古巷寻戏台,历经风雨 光彩不减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晋腔今韵实践团高平站第六天
7月10日,由于我们所跟拍的两个剧团都没有安排排练,于是实践队一行人踏入古巷,行走在乡村之间,希望可以寻找到古戏台的踪迹。
实践队沿着高平市的古城街一路前行,这条街有着高平最悠久的历史,街上遍布着各种各样有关于高平美食的店铺和商贩。在路上,我们采访到了一位卖粥的老人。他将他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他在高平已经生活了几十年,见证了高平古城街的发展,高平的古城街自古就有,而最近几年有很多当地的年轻人都喜欢到这里跑跑转转,给古城街带来了新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一行人继续顺着街道向南走,随着身边的街景愈发陈旧,浓浓的历史气息也迎面而来。在路上,我们发现了一条特别深的巷子,穿过狭窄的小巷,是一个隐于闹市的小村,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位独居的奶奶,她向我们介绍了整片古城区的历史。由此我们对古城区的历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我们遇上了两名当地的孩子,热心的他们说要带我们去看最古老的建筑。


就这样,他们带着我们在古城区转了一圈,终于找到了一座老戏台,通过向村民了解,每年都会有戏团前来演出,戏曲的剧目既有传统剧目,也有村民喜闻乐见的新剧目。表现形式上,有传统戏,也有现代戏。“多种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古城街区的居民这样说。
随着各种各样的表演对戏台更高的要求,古戏台也开始翻新加固,即保留古戏台的那种古风韵味,又要满足日常演出要求。高平市,实践队几乎只要经过一个村子,就会询问、考察村子有没有戏台以及戏台的历史、目前利用情况。包括著名的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古戏台,戏台位于王报村文化广场北面不高的土岗上,被称为“中国古戏台现存创建年代最早者”。在台基青石题刻戏台创建年代为金大定二十三年,距今已有830年历史。戏台位于村子北面,离村子不远。听村子里的老人说,这座戏台是倒座戏台,即戏台低于院子另一端且正对正殿。戏台子是木质构架,古老质朴,已经十分破败,如今用的很少,赶庙会的时候很热闹,但空间狭小,不适合现在唱戏的场面,只能容纳两三名演员表演。

“有多少村子就有多少戏台子。”这是实践队深入群众中亲身得到的结果。在晋东南地区,古戏台的存量惊人。回到市里,队员们查阅资料后得知:在上世纪80年代,晋城市几位戏曲界老前辈曾历经数年,专门对散落在晋城至整个上党地区的古戏台进行过考察,确定上党地区的古戏台有2000多座。在这里发现众多的古戏台,说明上党地区戏曲历史悠久和晋城市是中国戏曲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更为淳朴的风土人情。
同时,本次古戏台的走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为实践队解决戏曲发展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编 审:刘玉巍 孙哲元
编 辑:常丹丹
地 址: 山西•太原•中北大学团委 030051
网 址:http://tw.nuc.edu.cn/index.htm
电 话:0351-39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