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赤雀承遗暑期实践团第一天
赤雀承遗暑期实践团于7月7日晚到达目的地长治县,于7月8日正式开始实践活动。7月8日上午在黎都公园了解了长治县风土人情与文化底蕴,并针对长治县人民做出了关于长治县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问卷调查。7月8日下午我们有幸遇见在长治县旅游局工作的15级毕业学姐,在学姐的指导与推荐之下,我们了解到了长治县对于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有针对性的规划了此次暑期实践的调查范围,并获得了长治县文化局局长的联系方式。

颠簸了一路,当风尘仆仆的踏入从未来过的一片土地上时,已是晚上六点。
六点前是7月7日,这片土地是长治县,而风尘仆仆的,是一行的十个人,四男六女。
陪着微暗的天空,长治县的概况朦朦胧胧。而进入长治县的一刻,古老的城墙街道也弥漫着长治县的文化底蕴,从“朝阳”到“黎城”,短短不到十分钟的路程,仿佛让人经历了一个世纪。
当踏入长治县的街道时,双眼迷离,恍如隔世,只有“韩店”二字认真注视着长治县的繁华。
7月8日,伴着微有些凉意的小雨,“赤雀承遗暑期实践团”踏上了此次暑期实践的第一次征程。

首先,黎都公园里诉说了太多长治县的历史文化。黎都公园里,“天下潞商”四字道出了潞商遍天下的自信,我曾了解过晋商的辉煌,直至看见马蹄扬起的方向,我才知道,潞商是作为晋商的先驱走遍盐铁与丝绸。
潞商辉煌之下,一位姓姚的大爷热情地给我们介绍着长治县的历史,在不见史书,只有老人们口口相传下来的“炎帝”、“孔老夫子”与长治县的故事之中,我们才知道有限的长治土地里藏着无限的底蕴。

所以我们期待,长治县的非遗可以藏下多少长治辉煌。
其次,调查问卷里展现了长治县非遗文化传承的力度。
在调查过程中,长治人民的热情配合不仅让我们对于实践结果有了更高的信心,也让我们了解到了“潞安大鼓”、“殷城铁器”等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具体的非遗文化。而当我听着年轻的小哥哥小姐姐说着“潞安大鼓”、“黎都明珠”、“五凤楼剪纸”时,我想,当一个地方的文化可以被新一辈的人所熟知时,是不是这就叫做传承?最后,一切的机缘巧合都是命中注定。

在茫然无措的情况下,我们接触到了长治县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一位从中北毕业两年的漂亮学姐,并展开了对话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学姐给我们说了长治县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从中了解到长治县文化馆,长治县旅游局等一些政府部门对于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所采取的一些政策。
以前我不敢相信,村子也可以有生态园,也可以有专门的讲解员去讲解村子的文化,也可以有免费的公交去经过一个又一个村子感受一份又一份的底蕴……
而这些我不敢相信的,也一个个的在学姐的诉说中成为事实。尽管只有“振兴小镇”“东掌小镇”两座小镇,但是这两座小镇也结合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许多个村子聚起来的小镇如此繁华。
在学姐的推荐与指导下,我们决定后几天的实践内容围绕“五凤楼剪纸”与“殷城铁器”展开,对他们这些年的发展展开调研,学习并探求是否有更好的途径去加快类似拥有非遗文化的乡村的建成与发展。
就像“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一样,赤雀承遗暑期实践团“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是实践的目标,更是一种对于责任的承诺,或许微乎其微,但也可以聚沙成塔。就像赤雀一样,七月流火,赤红如雀,周朝的祥瑞,非遗的传承,也随着乡村的振兴。
文/寇帅
摄/马艳